ThinkMarkets智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狂飙是什么原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坚挺,原油、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截至1月底,显示大宗商品价格综合变动趋势的CRB指数同比上涨46%,涨幅为自1995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值。
原油可能是今年涨势最为确定的品种。周一,布伦特油价交投于94美元/桶的阶段性新高附近。国际油价距离100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而上一次价格来到这附近还要追溯到2014年8月。
国内工业品方面,铁矿石、玻璃等商品大幅上涨超过20%,农产品方面,棕榈油、大豆、菜粕等上涨逾10%。
多位专家分析称,预计全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概率偏大,大宗商品可能呈现分化格局,国内需求占比较高的黑色系品种可能相对强于外需占比高的原油和基本金属。
而且,近来黑色系大宗商品的多品种上涨情况,引起了国内监管部门的强烈关注。预计在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影响下,未来铁矿石、动力煤价格涨势趋缓,区间震荡。
黑色系领涨,金价站上关键点位
年初以来,大宗商品表现抢眼。作为大宗商品龙头的原油价格大幅上行,带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走强。
ThinkMarkets智汇认为目前大宗商品市场处于短缺状态。追踪23种能源、金属和农作物期货的彭博商品现货指数今年早些时候创下历史新高,包括石油在内的许多大宗商品期货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现货溢价。
继突破每桶90美元后,国际油价仍在继续上涨,逼近100美元大关。同花顺数据显示,2月14日,布伦特4月原油期货开盘价达95.2美元/桶,盘中最高价为96.16美元/桶,创下2014年9月以来最高价格;WTI的4月原油期货开盘价为91.97美元/桶,最高价为93.10元/桶。同期,Wind数据显示,国内石油天然气指数为2293.92,同比上涨1.42%。
在农产品方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13日,芝加哥市场小麦近月期货报7.98美元/蒲式耳,近日单日涨幅一度超4%。5月交割的小麦期货价格更是一度创下四个多月最大涨幅。
玉米和大豆相关期货品种亦有上涨。截至13日,芝加哥市场玉米近月期货报7.99美元/蒲式耳,大豆近月期货报15.86美元/蒲式耳。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大宗市场重要的供给国和出口国,俄乌局势加剧,或影响全球主要谷物供给,预计小麦和玉米供应或将首当其冲,全球小麦、玉米买家也将受较大波及。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一是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导致能源价格上涨;二是全球疫情第四波大暴发,拖累生产和供给能力恢复,导致供应链紧张。
对于大宗商品市场年初出现的有色、黑色齐齐上涨的迹象,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由于目前黑色品种螺纹钢、动力煤、铁矿石等主力合约都是5月合约,而投资者对未来二季度经济上行预期比较强,那么5月合约价格上涨明显。目前仍是向上预期阶段,商品走强大概率在2月份还会延续。
关于全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预计全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概率偏大。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根据OECD综合领先指标(CLI),美、欧、日、英等国经济增速可能在去年底已经见顶,商品需求减缓;二是如果疫情好转,全球需求将从商品转向服务,商品价格缺乏大幅攀升的需求基础;三是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能延缓供应链的恢复速度,会加大商品价格波动幅度,但不会改变供应链整体好转趋势。